MPN患者主要的致残和致死原因是血栓栓塞!
病友们一旦发现自己存在血栓的危险因素,
该如何切断危险源头“逃命”呢?
我们结合专家及指南的意见,
专为大家整理出了这份“抗栓攻略”,请查阅!
MPN患者的“抗血栓之战”,我们要重在防治结合!不仅仅是试图改变患者血细胞的一个数字,还要积极的进行早期血栓形成的预防性治疗。
临床干预常见的防治手段主要包括降细胞治疗、共存疾病的治疗、放血/细胞单采、抗血小板/抗凝、手术和药物溶栓这几大方面。
1.抗血小板/抗凝治疗预防血栓:
抗血小板聚集:首选低剂量阿司匹林(70-100mg/d),不能耐受的患者可选用氯吡格雷75mg/d,或者双嘧达莫25~50mg每日三次。
抗凝治疗:常用的有肝素、低分子肝素、华法林、双香豆素等。
2.放血治疗:
静脉放血:初期300~450ml每周1-2次,后期可延长放血间隔时间,维持HCT<45%。年龄<50岁且无血栓史患者可首选此种方法。
3.细胞单采:
在血小板增多症中,细胞单采是有效的,因为血小板不能像白细胞那样快速的被取代。1~2个疗程可将血小板计数降至安全水平。治疗性白细胞去除(白细胞单采)经过几个疗程可去除几千克的白细胞,常可缓解白细胞淤滞。然而,白细胞数本身的降低可能是轻度的,短暂性的。治疗目标为:血小板<400×10^9/ L,红细胞压积HCT<45%。
4. 降细胞药物治疗:
目前临床上常见的降细胞药物治疗主要包括:干扰素/聚乙二醇干扰素、羟基脲这两种。
干扰素/聚乙二醇干扰素具有控制骨髓过度增生、降低血栓形成风险、抗恶性克隆作用,降细胞,降JAK2V617F负荷等优点,是妊娠患者降细胞首选用药。但是也会出现发热等流感样症状的副反应,而且需要根据病情由临床医生制定出合适的注射频次与剂量。
羟基脲可控制骨髓过度增生;降低血栓形成风险。但是患者有“黏膜与皮肤毒性,皮肤癌风险,骨髓抑制”等副反应的顾虑。一般临床医生会推荐高危得ET和PV患者、年龄>60岁的患者。对于年轻(年龄<60)患者则建议慎用,妊娠患者禁用。
5.溶栓治疗:
溶栓治疗包括静脉溶栓和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4.5小时以内的患者,如无明显禁忌症,可采用静脉溶栓治疗。常用的有尿激酶(UK)、链激酶、纤溶酶等。动脉溶栓要进行血管介入治疗,适用于发病4.5小时以上的患者或静脉溶栓治疗无效的患者。
6.手术治疗:
发生血栓后除了上述的药物治疗外,血栓严重时可行侵入性手段,如介入或者手术。急性血栓栓塞可考虑支架血管成形术、手术取栓、介入溶栓等。MPN相关性门静脉高压,可采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IPS)和门体分流术等外科治疗手段。
7.共存疾病的管控:
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共存疾病的MPN患者,在采取上述这些治疗的同时,还应用积极与相关共存疾病科室配合进行相应治疗,控制病情。
3.进行适量的运动:如太极、体操、骑自行车、慢跑、游泳、舞剑等。
当然,除了防治血栓及血栓栓塞,MPN患者还要延缓骨髓纤维化进展和白血病转化,重视二次肿瘤的发生。积极做好疾病的二级预防和三级预防,才能尽可能延长MPN患者的生存期,这些相关的预防治疗措施,相信也将是治疗领域的下一个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