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体内,基因就像是“生命的蓝图”,它们指引着身体的各项活动。而某些基因突变可能会悄悄改变这份蓝图,给我们带来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变化。
其中,JAK基因突变就是一种重要的“幕后黑手”。它不仅与一系列血液系统疾病发生息息相关,还可能影响我们机体的健康和生命质量。
跟随我的脚步,让我为你们全面解读JAK基因突变的故事~~
图源:摄图网
认识JAK基因
JAK基因(Janus kinase激酶基因)是一组编码重要酶类的基因,这些酶包括JAK1、JAK2、JAK3和TYK2这4种类型。
它们在细胞信号传导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其与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STAT)组成的JAK-STAT信号通路可影响细胞的增殖、分化、凋亡和免疫调节[1]。
若JAK基因突变,将会对机体的造血功能、免疫调节和炎症反应等方面产生不良影响。
简单来说,JAK基因像是“细胞的开关”,帮助细胞接收外部信息并传递信号。然而,JAK基因的突变会让这些“开关”失灵,导致细胞的异常增生和各种功能失调。
图源:摄图网
JAK基因突变引起哪些“麻烦”
1.典型血液疾病:骨髓增殖性肿瘤(MPN)
最常见的JAK基因突变是JAK2 V617F突变,这个突变发生在JAK2基因的特定位置,它与MPN的发生息息相关,包括以下几种主要亚型[2]:
-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约95%的患者都携带JAK2 V617F突变。患者红细胞数量异常增多,血液粘稠度升高,易导致血栓。
-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血小板过多,可能引发血栓或出血。
-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骨髓纤维化导致血细胞生成受限,最终可能发展为骨髓衰竭。
2.其他血液系统疾病
除了MPN,JAK基因突变还与以下疾病相关:
- 急性白血病:某些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中可能存在JAK突变。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部分患者可能检测到JAK2突变。
3.非血液性疾病
- 免疫系统疾病:JAK1和JAK3突变与某些自身免疫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和银屑病)息息相关[3]。
- 炎症性疾病:基因突变可能加剧炎症反应,比如溃疡性结肠炎。
- 皮肤性疾病:JAK突变会造成白癜风和斑秃。
图源:摄图网
治疗JAK基因突变有何妙招
1.靶向治疗:抑制JAK通路JAK抑制剂的开发,抑制了JAK-STAT信号通路,让JAK基因突变的影响尽可能被“削弱”。以下是常用药物[4]:●芦可替尼:“经典”JAK抑制剂,主要用于治疗PMF和PV。能显著改善患者症状,降低脾脏肿大和炎症因子水平。●巴瑞替尼: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调节免疫反应。●托法替尼:主要抑制JAK3,可用于银屑病或斑秃。随着研究的深入,第二代和第三代JAK抑制剂逐渐出台,靶向治疗更加精准、副作用更小。
2.并发症管理对于基因突变患者来说,除了靶向治疗,还需要管理并发症:●预防血栓:使用抗凝药物如阿司匹林。●控制红细胞或血小板数量:通过放血、化疗药物等控制细胞数量。
3.骨髓移植:治愈的可能性对于年轻患者或病情严重的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可能是唯一的治愈方法。这种治疗方法可以彻底替换异常的造血干细胞,解决基因突变问题[2]。
4.基因编辑:修复突变的新希望近年来,CRISPR-Cas9等基因编辑技术快速发展,科学家尝试直接修复JAK2突变基因,阻止疾病发展。虽然这项技术仍处于实验阶段,但它让我们看到了治愈疾病的曙光[5]。
5.早期筛查与精准医学通过全基因组检测和液体活检,未来可能实现更早期的突变发现,并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图源:摄图网
降低JAK基因突变的风险预防建议
虽然JAK基因突变是后天形成的,但一些生活方式和环境因素可能会影响突变的发生风险。这里给您一些预防性建议~
避免环境诱因避免长期接触苯、甲醛等有害物质。避免烟酒过量:烟草和酒精中的化学物质也可能增加细胞突变风险。减少辐射暴露:高剂量电离辐射是造血干细胞DNA损伤的诱因之一。
饮食防突变秘籍多吃抗氧化食物(如西兰花、Omega-3脂肪酸),减少自由基对细胞的损伤。
定期检测不能少家族中有MPN或其他血液病史的人群,可以选择基因检测,早发现潜在风险。
图源:摄图网
JAK基因突变,虽然是一场基因里的“事故”,但它并不是无解的难题。从靶向治疗的突破到基因修复的探索,医学正一步步为患者打开更多可能性的大门。记住,基因可能“出错”,但作为主角的你,可以通过科学治疗和健康生活重新掌控剧情,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
参考文献:
[1]Rah B , Rather R A , Bhat G ,et al.JAK/STAT Signaling: Molecular Targets, Therapeutic Opportunities, and Limitations of Targeted Inhibitions in Solid Malignancies[J].Frontiers in Pharmacology, 2022, 13.DOI:10.3389/fphar.2022.821344.
[2]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白血病淋巴瘤学组, 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 BCR::ABL1阴性骨髓增殖性肿瘤病理诊断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J]. 中华病理学杂志, 2023, 52(9): 891-901. DOI: 10.3760/cma.j.cn112151-20230609-00383.
[3]张卓莉,赵岩代表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Janus激酶抑制剂治疗风湿免疫病的中国专家共识[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24,28(7):433-444.DOI:10.3760/cma.j.cn141217-20240522-00164
[4]伍俊妍,邱凯锋.JAK抑制剂临床用药指引[J].今日药学,2023,33(06):401-413.
[5]Adachi Y, Terakura S, Osaki M, et al. Cullin-5 deficiency promotes 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 cell effector functions potentially via the modulation of JAK/STAT signaling pathway.[J]. Nat Commun. 2024;15(1):10376. Published 2024 Dec 10. doi:10.1038/s41467-024-54794-x
【今日话题】
您是否存在JAK基因突变呢?关于这项突变,您还有哪些小问题?
欢迎热心病友评论区交流讨论,为其他病友提供宝贵的参考意见~
“评论转发,有惊喜”活动正式开始啦,积极热心评论和转发的朋友们可能会收到“小惊喜一份”,助人就是助己!
评论转发越多,概率越大,快来动动手指,参与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