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又爱又恨的糖皮质激素
大家一提到激素就毛骨悚然,其实它就是糖皮质激素,原本是肾上腺分泌的,人体本身就有的调节因子,对机体的发育、生长、代谢及免疫有重要调节作用。糖皮质激素的适应症也在日益扩大,在风湿免疫疾病、血液疾病、呼吸疾病、内分泌疾病等多个疾病都有糖皮质激素的用武之地。
对于血液科的疾病来说,糖皮质激素是作为治疗用药重要的一部分,比如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等。那么,该如何使用糖皮质激素,其副作用、注意事项等都有哪些,接下来我们就一起聊一聊关于糖皮质激素的那些事儿。
01 糖皮质激素分类及常用药物
按作用时间分类
可分为短效、中效与长效三类。短效药物如氢化可的松和可的松,作用时间多在8~12小时;中效药物如泼尼松、泼尼松龙、甲泼尼龙、曲安西龙,作用时间多在12~36小时;长效药物如地塞米松、倍他米松,作用时间多在36~54小时。
按给药途径分类
可分为口服、注射、局部外用或吸入。
02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激素治疗
紧急治疗
ITP患者发生危及生命的出血(如颅内出血)或需要急症手术时,应迅速提升血小板计数至安全水平。可给予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1 g·kg-1·d-1×1~2 d(C级推荐)、静脉甲泼尼龙1 000 mg/d×3 d和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300 U·kg-1·d-1皮下注射治疗。上述措施可单用或联合应用,并及时予以血小板输注(Ⅲ/Ⅳ级证据)。
一线治疗
1、大剂量地塞米松(HD-DXM)40 mg/d ×4 d,口服或静脉给药,无效或复发患者可重复1个周期。治疗过程中注意监测血压、血糖水平,注意预防感染及消化道溃疡。
2、泼尼松(PND)1 mg/kg/d(最大剂量80 mg/d,分次或顿服),起效后应尽快减量,6~8周内停用,减停后不能维持疗效患者考虑二线治疗。如需维持治疗,泼尼松的安全剂量不宜超过5 mg/d。2周内泼尼松治疗无效患者应尽快减停。
03 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
类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综合征 因物质代谢和水盐代谢紊乱所致,如满月脸、水牛背、向心性肥胖、皮肤变薄、痤疮、多毛、浮肿、低血钾、高血压、糖尿等。停药后可自行消退,必要时采取对症治疗,如应用降压药、降糖药、氯化钾、低盐、低糖、高蛋白饮食等。
诱发或加重感染 因皮质激素抑制机体防御功能所致。长期应用常可诱发感染或使体内潜在病灶扩散,特别是在原有疾病已使抵抗力降低如肾病综合征者更易产生。还可使原来静止的结核病灶扩散、恶化。故结核病患者必要时应并用抗结核药。
消化系统并发症 使胃酸、胃蛋白酶分泌增加,抑制胃粘液分泌,降低胃肠粘膜的抵抗力,故可诱发或加剧胃、十二指肠溃疡,甚至造成消化道出血或穿孔。对少数患者可诱发胰腺炎或脂肪肝。
心血管系统并发症长期应用会导致纳、水潴留和血脂升高,引起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
缺血性骨坏死目前认为激素能使凝血及纤溶、免疫、炎症及脂类代谢、内皮细胞功能障碍,激发血管内凝血,细胞损害和个体基因差异等,从而引起骨坏死,其中股骨头发病率最高、最严重。
中枢神经系统失常可引起多种形式的行为异常,如神经过敏、激动、失眠、情感改变,个别病人可诱发精神病,癫痫病人可诱发癫痫发作。故有精神病倾向病人、精神病人及癫痫者应禁用或慎用。
眼部疾病能诱发白内障和青光眼,全身或局部给药均可发生。
其他症状骨质疏松、肌肉萎缩、伤口愈合迟缓等与激素促进蛋白质分解、抑制其合成及增加钙、磷排泄有关。骨质疏松多见于儿童、老人和绝经妇女,严重者可有自发性骨折,为防治骨质疏松宜补充维生素D(vitamin D),钙盐和蛋白同化激素等;因抑制生长素分泌和造成负氮平衡,还可影响生长发育,必要时予生长激素治疗。在创伤修复期、骨折、手术后等情况下不宜应用,必须用时,应加用抗生素,同时增加高蛋白饮食,随时观察伤口变化。
04 糖皮质激素使用注意事项
糖皮质激素减量应在严密观察病情与糖皮质激素反应的前提下个体化处理,要注意可能出现的以下现象:
1 停药反应长期中或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时,减量过快或突然停用可出现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样症状,轻者表现为精神萎靡、乏力、食欲减退、关节和肌肉疼痛,重者可出现发热、恶心、呕吐、低血压等,甚至更加严重的停药综合症,多数情况下为了避免这种情况,需逐渐减停激素。
2 反跳现象在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时,减量过快或突然停用可使原发病复发或加重,应恢复糖皮质激素治疗并常需加大剂量,稳定后再慢慢减量。
综上所述,糖皮质激素广泛适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弊端则是禁忌症较多,不良反应及停药反应明显。因此,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应贯彻合理使用、及时减量、缓慢停用的原则,最终实现合理用药,尤其是长期口服一定要遵医嘱。
专家提示
如果长期服用激素,一定要找您的大夫定期复查,给予您最低剂量和最短的疗程激素,以降低副作用风险。血小板减少患者要坚持原则,即当用则用,当弃则弃,不要贪图激素类药物的一时效果,而是要寻求更理想有效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