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光满面”可能是患了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
红细胞少了会贫血,那红细胞越多越好?其实红细胞多了也会致病。今天,科普时间带大家走进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
PV是种什么疾病?
PV是一种以红细胞增多为主,可伴有白细胞、血小板增多的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属于骨髓增殖性肿瘤(MPN)的一种。目前认为PV发病与JAK2V617F基因突变有关。PV的患病率为0.4~2.8/10万,中老年多见。
PV有哪些表现?
PV起病隐匿,进展缓慢,患者常因偶尔血常规异常而发现,临床主要表现有:
● 皮肤、黏膜:皮肤黏膜红紫,尤其以面颊、唇、舌、耳、颈部和四肢末端最明显,甚至眼结膜显著充血;
● 神经系统症状:5%的患者神经系统症状以头痛为首发表现,可伴有头晕、头晕、耳鸣、疲劳、健忘、四肢麻木、出汗等;
● 血液系统:可有血栓形成、梗塞或静脉炎,严重时出现瘫痪症状。除血栓外,还会有出血症状,最常见于皮肤淤斑、牙龈出血,有时可见创伤或手术后出血不止;
● 肝、脾增大:是本病的重要体征。40%~50%的患者可出现肝大,可引起右上腹胀痛或隐痛、乏力或厌食油腻食物;70%~90%的患者有脾大,可引起腹胀、食欲降低、便秘等不适,若发生脾梗死、可引起脾区疼痛;
● 消化系统:可导致消化性溃疡、门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等;
● 其他:因血容量增多,多数患者可出现高血压[1]。
诊断PV要做哪些检查?
诊断PV需要进行的检查有:
1.血常规:目的是评估血细胞数量,主要查看患者血液中红细胞数量是否出现异常情况;
2.骨髓穿刺涂片和外周血涂片分类计数:观察血细胞的形态特征,为诊断PV提供依据;
3.骨髓活检:明确红细胞增多病因及后续是否转化为其他疾病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4.基因检测:JAK2V617F和JAK2exon12基因突变检测(骨髓或外周血),有家族病史者建议筛查EPOR、VHL、EGLN1/PHD2、EPAS1/HIF2α、HGBB、HGBA和BPGM等基因突变,为诊断PV提供依据;
5.影像学检查:肝脏、脾脏超声或CT检查。
6.其他检查: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血清铁、血清铁蛋白水平、乳酸脱氢酶(LDH)、尿酸和肝功能测定等[2]。
确诊PV该如何治疗?
PV的治疗目标为避免初发或复发血栓形成,控制疾病相关症状,预防疾病转化和多血症期,治疗目标为控红细胞容积<45%。主要治疗方式如下:
1.预防血栓:主要使用药物为阿司匹林,不耐受阿司匹林的患者可换用氯吡格雷或双嘧达莫;
2.放血疗法:是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中最常见的治疗方法,是从静脉中抽出血液,减少红细胞的数量,就不易形成血栓;
3.降细胞疗法:主要使用的一线药物为羟基脲和干扰素α。干扰素α包括常规剂型干扰素α(IFN-α)和长效IFN-α,相比于常规剂型IFN-α,长效干扰素不仅疗效更显著、给药间隔时间延长,而且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和严重程度显著降低。若羟基脲与干扰素α效果不佳时,可使用芦可替尼、白消安、32P等。
PV患者生活中需要注意什么?
PV患者预防血栓,减少心血管危险因子很重要。心血管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症(高脂血症)、肥胖、吸烟等。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及高脂血症的患者应严格控制血压、血糖及血脂。饮食需低盐、低脂、低糖,同时适当进行散步、慢跑等运动,可以增强身体素质,预防肥胖。
PV虽然是一种慢性病,但若不及时规范治疗也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因此,在服药时需要遵医嘱调整药物,也应该保持定期复查的习惯。同时保持好的心态也很关键哦!
参考文献
[1] 《内科学》人卫第9版教材
[2]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白血病淋巴瘤学组.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诊断与治疗中国指南(2022年版)[J].中华血液学杂志,2022,43(7):537-541. DOI:10.3760/cma.j.issn.0253-2727.2022.07.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