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的世界里,患者常因异常增多的血小板引发血栓,而血栓一旦形成,就可能给患者的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目前,血栓已成为ET患者首要致死原因[1],其危害性不容小觑。血栓就像是一只潜伏在ET患者体内的小怪兽,时不时冒出来给我们制造麻烦。但是,别怕!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为大家分享一些防血栓的小贴士,让我们一起努力,把血栓远远甩开!
A:不是。据统计,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在临床上发生血栓的概率为10%~29%。近几年来随着发病年轻化的趋势,一些年轻的病患,并未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也因此获得了较好的预后评估[1-2]。
A:●静脉血栓:常见于下肢深静脉,甚至会移行至肺部,引发肺栓塞。 ●动脉血栓:可能导致心肌梗死、脑卒中等严重后果。
相较于静脉血栓,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更易形成动脉血栓,其中脑血栓的发生率最高,紧随其后的是冠状动脉血栓。此外,血栓还可能出现在小腿静脉、足趾血管、肠系膜脾静脉、肾、肺等部位,其中肺、脑血栓的致死率较高[1-2]。
预防血栓最有效的方法是药物治疗。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开具适合的药物治疗方案,常用的治疗方法是长期坚持小剂量阿司匹林抗凝治疗及降细胞治疗,其中降血小板治疗常用的一线药物有羟基脲和干扰素[3]。
①羟基脲是一种细胞毒药物,能够抑制骨髓增殖,从而降低血小板计数,老年人多选。优点是口服使用方便、剂量调控简单、药物价格低廉,但严格来讲,羟基脲仍属于化疗药范畴,起到阻止肿瘤细胞增殖的作用,但也因此存在理论上的致突变潜力。建议正在使用羟基脲治疗的患者,保持良好体检习惯,每半年到1年进行一次全面体检,防患于未然。
对羟基脲耐药或者不耐受的患者可以改用干扰素,或者尝试阿那格雷等二线药物。
②干扰素能抑制巨核细胞的生成和血小板生存时间,是年龄<40岁患者和妊娠患者的首选治疗药物。优点是二发肿瘤风险小,但需要皮下注射,使用不便,而短效干扰素每周3次的用药频率也让很多患者的正常生活受到影响。现在越来越多的患者学会自己完成皮下注射,而且长效干扰素的应用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短效干扰素注射过于频繁的不足。
③对于需要迅速减少血小板数量的患者,血小板单采术是一个有效的选择。这种方法常用于手术前准备、妊娠及分娩等紧急情况。
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是预防血栓的重要手段。合理饮食、适量运动、规律作息,都能有效降低血栓风险[1、4-5]。
①合理饮食:避免吃辛辣、刺激、过于油腻的食物,如辣椒、麻辣火锅、肥肉等,还要避免吃高糖、高油脂的食物,如红烧肉、蛋糕等,以预防血栓的形成。建议吃猕猴桃,其在预防深静脉血栓方面高于其他水果。此外,橄榄油可以有效防止血栓形成,富含的ω-9单不饱和脂肪酸能够降低血小板的粘稠度,同时还能降低纤维蛋白原的量,这样就大大的减少了血栓形成的概率。此外,大蒜、西兰花等食物也可减少血中胆固醇和阻止血栓形成。
②适量运动:进行适量的运动,如散步、打太极拳等,以促进血液循环,预防血栓形成。但应避免剧烈运动导致血液循环速度加快,进而诱发血栓。
③规律作息:规律生活方式对于预防血栓至关重要。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远离烟草和酒精等不良习惯,有助于维持血液循环的正常运转,降低血栓的发生风险。
①定期复诊检查可以及时监测疾病的进展,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避免不必要的血栓风险。如果出现不明原因的头痛、头晕、耳鸣等症状要及时明确病因,只有重视,才能最大程度上降低血栓的危险程度[1]。
②定期监测血小板计数是预防血栓的重要步骤。通过定期检查血小板计数,可以及时了解自己的血小板水平是否正常,及早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4-5]。
ET患者的生活虽然可能会面临一些挑战,但只要我们有足够的意识和行动,掌握了正确的预防措施,就能够有效地减少血栓的风险,保持健康的生活。让我们一起严阵以待,迎接每一天的挑战,为自己的健康加油!
参考文献
[1] Tefferi A, Vannucchi AM, Barbui T. Essential thrombocythemia:2024 updateon diagnosis,risk stratification,and management.AmJ Hematol.2024;122.doi:10.1002/ajh.27216
[2]黄晓军,吴德沛.《内科学 血液内科分册》[M].人民卫生出版社.
[3]黄莉,姚红霞.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诊断标准及治疗进展[J].医学综述,2010,16(15):2287-2290.
[4]梁培,杨静,李明霞.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治疗现状[J].中医研究,2024,37(03):88-92.
[5]田芮萍,秦兰.中西医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现况[J].医学理论与实践,2022,35(23):3985-3987+3990.